評審指標 | 評審內容 |
一、質量 (450分) | 質量發展 (100分) | 質量戰略(20分) | 1、企業領導層熟悉并執行國家質量方針、政策和法規,高層領導重視并親自推動質量工作;(5分) 2、確定企業的使命、愿景和價值觀,將質量追求與質量發展納入企業總體戰略;(5分) 3、制定質量戰略或規劃,展開落實到有關部門,并通過年度質量工作計劃實施和措施保證。 (5分) 4、實施質量戰略產生近期效果和長遠影響。(5分) |
質量文化(20分) | 1、形成具有特色的企業質量文化;(5分) 2、建立推動質量文化的相關制度機制;(5分) 3、質量文化被本企業全體成員所接受,并共同遵守;(5分) 4、確定影響員工滿意度和積極性的關鍵因素,測量和提高員工滿意度。(5分) |
基礎能力(40分) | 1、有效實施質量、環境、職業健康等管理體系并獲得認證;(8分) 2、建立了完善的企業標準體系和標準化工作體系,積極參與國際、國家、行業標準化工作;(6分) 3、建立了完善的計量體系,計量檢測能力和水平突出;(6分) 4、確保質量戰略目標實現所需的財務等資源投入;(10分) 5、建立質量控制和質量管理的信息化系統;(5分) 6、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務與技術支持體系。(5分) |
質量教育(20分) | 1、有體現培訓和使用人才的激勵性和競爭性制度,并有取得成效實例;(8分) 2、制定各種質量培訓計劃,通過分層施教、分人施教,對企業內各層次人員開展系統、定期的質量培訓教育;(6分) 3、重視專業技術人員的培養與使用,擁有一大批穩定的熟練技術工人,關鍵崗位人員具備國家規定的職業資格。(6分) |
質量安全 (100分) | 質量責任(40分) | 1、建立完善企業質量責任體系,企業履行質量安全責任,落實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負責人對質量安全負首要責任、質量主管人員對質量安全負直接責任;(10分) 2、系統地關注、了解相關法律法規及標準規定的質量要求;(10分) 3、實施首席質量官、質量安全控制關鍵崗位責任制、質量安全“一票否決”、質量考核及崗位質量規范等相關制度;(10分) 4、履行質量擔保責任、缺陷產品召回等法定義務,依法承擔質量損害賠償責任。(10分) |
質量誠信(30分) | 1、具有強烈的質量誠信意識,建立質量誠信管理相關制度,并推動實施;(5分) 2、定期發布本企業質量信用報告,執行重大質量事故主動報告制度等;(5分) 3、質量信用記錄及外部評價情況良好。(20分) |
風險管理(30分) | 1、具有強烈的風險管理意識,建立質量安全風險預防與管控體系;(10分) 2、收集、識別潛在的質量安全風險信息;(5分) 3、分析、研判質量安全風險,制定相應的風險防控預案,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或降低質量安全隱患;(5分) 4、建立完善的質量安全風險應急處理機制;(5分) 5、健全質量追溯體系。(5分) |
質量創新 (100分) | 理論模式(40分) | 1、提出了創新性、具有重大突破的質量管理新理論;(10分) 2、提出了開創性、具有推廣意義的質量管理新模式;(10分) 3、理論模式創新成果得到應用實施并取得成效,具有推廣應用價值。(20分) |
技術方法(30分) | 1、針對具體質量問題,提出了創新性的質量管理方法、技術或工具;(10分) 2、質量管理方法、技術或工具取得實際效果;(10分) 3、質量管理方法、技術或工具具備推廣應用價值,在其他組織中得到推廣應用。(10分) |
改進攻關(30分) | 1、開展重大質量創新改進和技術改造項目攻關;(10分) 2、創新改進和項目攻關解決了行業共性質量難題,對促進企業及行業質量技術進步發揮積極作用;(10分) 3、廣泛開展群眾性質量活動并取得成效。(10分) |
質量水平 (150分) | 關鍵指標(80分) | 1、與國內外同類產品相比,制造業企業產品質量合格率、監督抽查合格率水平及其趨勢,服務業企業服務及時性、可靠性等關鍵質量指標的水平及其趨勢;(40分) 2、主導產品或服務執行標準的技術水平及獲得認證情況;(20分) 3、近三年獲得政府質量獎數量與等級。(20分) |
顧客滿意度(70分) | 1、科學合理測量顧客滿意和忠誠;(20分) 2、顧客滿意和忠誠的測量結果能夠用于改進;(20分) 3、主導產品或服務的顧客滿意度水平及趨勢;(10分) 4、獲取競爭對手主導產品或服務的顧客滿意度水平及趨勢;(10分) 5、獲取標桿組織主導產品或服務的顧客滿意度水平及趨勢。(10分) |
二、技術 (150分) | 技術創新 (100分) | 技術先進性(60分) | 1、對擁有的技術進行評估,并與同行先進水平進行比較分析,為制定戰略和增強核心競爭力提供充分依據。(10分) 2、以國際先進技術為目標,積極開發、引進、消化、吸收適用的先進技術和先進標準,提高組織的技術創新能力。(10分) 3、核心技術獲得市級以上科學技術獎勵的數量與等級;(10分) 4、主導產品或服務所具有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;(10分) 5、主導或參與國際、國家技術標準制修訂數量;(10分) 6、與國內外同行業競爭對手比較,企業擁有技術專利的數量和水平。(10分) |
創新能力(40分) | 1、與國內外同行業競爭對手相比,在研發方面的經費投入及其占銷售收入比例、人員配置與平臺建設情況;(10分) 2、與國內外同行業競爭對手相比,推出新產品、新服務的能力及新產品產值率;(10分) 3、建立以市場為導向、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,發展成為集研發、設計、制造和系統集成于一體的創新型企業;(10分) 4、將技術創新作為提高質量的抓手,應用新技術、新工藝、新材料,研發具有核心競爭力、高附加值和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性產品,提升產品檔次和服務水平。(10分) |
技術價值 (50分) | 經濟價值(25分) | 1、核心技術為企業和全社會帶來的經濟效益,包括通過技術轉讓、增收節支、提高效益、降低成本獲得的新增利潤、稅收的金額,以及其他社會方面由于使用該項技術而產生的經濟收益;(15分) 2、核心技術對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的促進作用,如適應市場需求、替代進口產品、突破技術壁壘進入國際市場等。(10分) |
社會價值(25分) | 1、核心技術在推動科學技術進步、產業發展中發揮作用;(8分) 2、核心技術在保護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中發揮作用;(8分) 3、核心技術在提高國防能力、保障國家和社會安全中發揮作用;(4.5分) 4、核心技術在改善人民物質文化生活和健康水平中發揮作用。(4.5分) |
三、品牌 (150分) | 品牌建設 (50分) | 品牌規劃(10分) | 1、將品牌建設納入企業總體發展戰略;(4分) 2、識別和確立品牌定位和價值,制定明確的品牌發展戰略規劃并實施;(3分) 3、創建以質量為核心要素的品牌文化,實現質量與品牌的相互促進、共同提升。(3分) |
品牌推廣(20分) | 1、擁有完善的品牌管理組織體系及專業人員;(5分) 2、品牌推廣投入經費及其占銷售收入比例;(5分) 3、按照品牌戰略規劃,開展品牌營銷與推廣,提升品牌知名度、品牌影響力和品牌形象;(5分) 4、了解顧客的需求和期望,建立良好的顧客關系,提高品牌的美譽度和忠誠度。(5分) |
品牌維護(20分) | 1、妥善處理顧客投訴,確保投訴得到有效、快速的解決,最大限度地減少顧客不滿和業務流失;(5分) 2、構建有效的品牌危機處理機制,妥善處置突發的品牌危機事件;(5分) 3、采取有效的品牌保護措施,防止品牌侵權行為,維護品牌形象及品牌自身利益;(5分) 4、評估品牌建設成效,采取措施改進品牌管理。(5分) |
品牌成果 (100分) | 品牌價值與效應(50分) | 1、主導品牌產品或服務國內外市場占有率及排名;(10分) 2、分析和改進品牌知名度、美譽度與忠誠度;(10分) 3、對企業、產品、服務品牌價值實施測量;(10分) 4、與競爭對手、標桿組織比較,品牌價值及其變化趨勢;(10分) 5、近三年獲得名牌產品、馳著名商標數量與等級。(10分) |
品牌國際化(50分) | 1、具備國際化的管理運營架構,利用全球化資源開展國際市場競爭;(15分) 2、擁有完整的全球化品牌規劃;(15分) 3、主導品牌產品或服務的國際市場出口國家數量、年出口創匯數額及其占其總銷售收入比例。(20分) |
四、效益 (250分) | 經濟效益 (130分) | 財務績效(70分) | 1、近三年主營業務收入、投資收益、利潤總額、銷售額等關鍵財務指標水平及其趨勢;(40分) 2、近三年全員勞動生產率、萬元總產值綜合能耗水平及其趨勢。(20分) 3、財務結果與競爭對手、標桿組織比較分析。(10分) |
稅收貢獻(60分) | 1、近三年對國家和地方依法納稅總額;(30分) 2、納稅總額占企業銷售總額的比例;(20分) 3、納稅總額、納稅比例與競爭對手、標桿組織比較分析。(10分) |
社會效益 (120分) | 社會責任(80分) | 1、確立以質量安全、促進可持續發展為基本要求的企業社會責任理念,建立履行社會責任的機制,將履行社會責任融入企業經營管理決策;(8分) 2、建立保障員工、顧客及利益相關方人權的相關機制;(8分) 3、建立以人為本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,保障和改善員工的職業健康安全等合法權益,員工滿意度和契合程度高;(8分) 4、積極履行節能減排、保護環境的責任,實現可持續發展;(8分) 5、遵守遵紀守法、誠信經營、公平競爭的道德規范;(8分) 6、尊重消費者權益,保障消費者健康和安全,妥善解決爭議和賠償;(8分) 7、將質量管理的成功經驗和先進方法向產業鏈兩端延伸推廣,帶動行業整體質量水平提升與產業優化升級;(8分) 8、發揮對中小企業的帶動提升作用,引領新產品開發和品牌創建,帶動中小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升級和管理創新,提升專業化分工協作水平和市場服務能力,增強產業鏈和企業集群的質量競爭力;(8分) 9、促進和帶動區域特色產業發展,形成區域產業集群,創造就業機會,提高區域就業率,積極參與社區活動,支持區域教育和文化發展;(8分) 10、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,樹立對社會負責的良好形象。(8分) |
社會影響(40分) | 1、貫徹落實黨和國家方針政策,獲得市級以上政府表彰獎勵;(20分) 2、通過經營活動產生巨大的社會影響,推動社會進步、保障國家安全,樹立良好企業形象。(20分) |